茶業競爭:期待“航母”領頭
茶葉種植面積世界**,產量**,出口第三,創匯第四;質量**,包裝**,價格第三……諸如此類現象,表明中國茶業的發展,正陷入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。而今年,金融危機的影響,也逐漸在茶行業中彌漫開來,茶行業正面臨著****的挑戰。
業內專家呼吁,要從容應對這次危機,化挑戰為機遇,只有提升。只有不斷地提升,提升品牌高度,提升文化內涵,提升科技含量,提升質量口碑,提升服務形象,提升人員素質等,才能夠改變目前的格局,創造出新一輪的大好局面。
市場競爭會加劇 不利因素被放大
作為邊緣性的生活必需品,茶葉行業受金融危機波及的影響程度相對較小。但是,由于近幾年來市場環境的偏好,茶葉行業發展的過于迅速和順暢,使得許多茶葉 企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發展不平衡,在品牌、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發展上,或多或少地出現了與企業本身實力不符的一些不足。在市場環境偏好的情況下,這些不足 之處被一一掩蓋;而若在市場環境不呈偏好,尤其是受金融危機影響而導致競爭加劇的市場環境下,這些不足將被一一放大。一些發展不平衡較為嚴重的企業,在競 爭中就必然會顯得力有未逮。
國家現代茶產業技術體系泉州綜合試驗站站長、**農藝師林榮溪提出,對于茶葉企業來說,2009年是一 個“提升”元年。他認為,在市場環境較為惡劣的情況下,更容易使茶葉企業看到自身的不足之處,從而能夠更加迅速有效地解決問題所在,達到提升的目的。同時 他還指出,市場環境競爭的加劇,必將引起茶行業進入新一輪洗牌,從而導致優勝劣汰,促使強者更強。目前一些知名品牌茶葉企業在發展上都相對快速而且均衡, 但是也要抓住這個機遇,不斷提升,從而打造民族優秀品牌。他還認為,中國要完成從茶葉大國到茶葉強國的跨越,就必須造就一批國際性大品牌,然后依靠這些大 品牌的拉動,促使茶產業更加快速地發展。
提升品牌認知度 文化溝通引共鳴
提升,對茶行業來說,應當是全方位的提升,是整條產業鏈的提升。而這其中,提升人們對茶葉的認知尤為重要。據調查顯示,目前我國的年人均茶葉消費量是 500克,與茶葉發達國家相比,只占1/4。當然,這其中不乏經濟水平差異的因素在內,但是,卻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國人對茶葉的認知程度還遠遠不夠。越 是空白的市場,潛力就
越巨大。因此,盡快提升國人對茶葉的認知水平,是當前茶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環節。
文化,對于一種商品 來說,應該是能快速讓消費者認知,加強與消費者溝通的文化。業內資深專家沈添土說,商品文化,應當是一種能夠讓消費者在精神上引起共鳴的文化。他認為,在 博大精深的茶道文化上,適當地融入一些商業元素,從而使得消費者能夠更快地產生認知甚至共鳴,必將助推茶產業的發展。
挑戰之中現機遇 茶業航母應運生
同樣,茶葉企業作為茶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,幾乎參與了茶產業發展的每一個環節。業內專家指出,加強茶葉企業內部建設,提升企業包括文化、品牌、科技、管理、人員素質乃至基地基礎等方面的建設,是茶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。
而目前茶行業缺的是什么?缺的就是重量級的茶業航母!以鐵觀音為例,在新經濟形勢下,鐵觀音必然迎來新一輪洗牌。而隨著當前鐵觀音文化的不斷普及,隨著 人們對鐵觀音認知程度的不斷提高,鐵觀音中的一些強勢品牌,尤其是一些龍頭企業,應當緊緊抓住機遇,借安溪鐵觀音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契機,搶占省外 乃至國外市場,推
廣鐵觀音文化,不斷做大做強。
這些鐵觀音龍頭企業也認為,這是個挑戰,但也是機遇。作為企業,他們一定會 抓住這次機遇,集中力量求發展。同時他們也表示,茶產業也是民生產業,離不開每一個人的支持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每一個茶人的關心支持下,他們也必定不 懼困難,迎接挑戰,不斷提升,爭取盡早打造出茶業航母,掀開茶產業發展的新篇章。